ctrl + alt + t 打开一个新的终端
ctrl + shift + n 在已经打开终端的基础上,新打开一个同路径的终端
ctrl + shift + t 在已经打开终端内,新起一个同路径窗口。
ctrl + l 清屏 (可以终端上敲几个换行符,再ctrl l)
输入命令 clear 清屏 (可以终端上敲几个换行符,再输入clear命令回车)
输入命令 exit 退出当前命令行终端
鼠标点击Linux虚拟机,鼠标就在Linux中。ctrl + alt,鼠标就回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
whoami:查看当前登录的系统的用户名
hostname:显示当前系统的主机名
pwd命令-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
pwd命令来自英文词组print working directory的缩写,其功能是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,即显示所在位置的绝对路径。
语法格式:pwd 参数
ls命令-显示目录中文件及其属性信息
ls命令来自英文单词list的缩写,中文译为“列出”,其功能是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及其属性信息,是最常使用的Linux命令之一。
默认不添加任何参数的情况下,ls命令会列出当前工作目录中的文件信息,常与cd或pwd命令搭配使用,十分方便。带上参数后,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。作为最基础、最频繁使用的命令,有必要仔细了解其常用功能。
语法格式:ls [参数] [文件或目录…]
常用参数:
参数 | 说明 |
---|---|
-a | 显示所有文件,包括以. 开头的隐藏文件 |
-A | 显示除. 和.. 外的所有文件 |
-b | 以八进制转义字符显示不可打印字符 |
-c | 根据文件状态更改时间排序,并显示ctime |
-d | 将目录视为普通文件,显示目录自身的信息 |
-f | 不进行排序,直接列出结果,等同于启用-aU 并禁用-lst |
-F | 在每个名称后附加指示符号(例如:/ 表示目录,* 表示可执行文件) |
-h | 以人类可读的格式显示文件大小(例如:1K,234M,2G) |
-i | 显示文件的inode编号 |
-l | 以长格式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,包括权限、所有者、大小和修改时间 |
-m | 使用逗号分隔文件名,横向输出 |
-n | 以数字形式显示用户和组ID,而非名称 |
-p | 在目录名后加上斜杠/ 以区分目录 |
-q | 用问号? 替换不可打印的字符 |
-r | 逆序排列输出 |
-R | 递归列出所有子目录及其内容 |
-s | 显示每个文件的块大小 |
-S | 按文件大小排序 |
-t | 按修改时间排序,最新的排在前面 |
-u | 显示文件的访问时间,并根据访问时间排序 |
-x | 按行列顺序排列输出,横向排序 |
-1 | 每行只输出一个文件名 |
--color | 根据文件类型使用不同颜色显示,参数可为never 、always 或auto |
--full-time | 显示完整的时间戳信息 |
--help | 显示此命令的帮助信息 |


cd命令 – 切换目录
cd命令来自英文词组change directory的缩写,其功能是更改当前所处的工作目录,路径可以是绝对路径,也可以是相对路径,若省略不写则会跳转至当前使用者的家目录。
语法格式:cd 参数 目录名
常用参数:
-L 切换至符号链接所在的目录
~ 切换至用户家目录
-P 切换至符号链接对应的实际目录
.. 切换至当前位置的上一级目录
— 切换至上次所在目录
touch命令 – 创建空文件与修改时间戳
touch命令的功能是创建空文件与修改时间戳。如果文件不存在,则会创建一个空内容的文本文件;如果文件已经存在,则会对文件的Atime(访问时间)和Ctime(修改时间)进行修改操作,管理员可以完成此项工作,而普通用户只能管理主机的文件。
语法格式:touch 参数 文件名
常用参数:
-a 设置文件的读取时间记录
-t 设置文件的时间记录
-c 不创建新文件
-d 设置时间与日期
-m 设置文件的修改时间记录
mkdir命令 – 创建目录文件
mkdir命令来自英文词组make directories的缩写,其功能是创建目录文件。该命令的使用简单,但需要注意,若要创建的目标目录已经存在,则会提示已存在而不继续创建,不覆盖已有文件。若目录不存在,但具有嵌套的依赖关系时,例如/Dir1/Dir2/Dir3/Dir4/Dir5,要想一次性创建则需要加入-p参数,进行递归操作。
语法格式 : mkdir 参数 目录名
常用参数:
-m 创建目录的同时设置权限
-p 递归创建多级目录
-z 设置目录安全上下文
rmdir命令 – 删除空目录文件
rmdir命令来自英文词组remove directory的缩写,其功能是删除空目录文件。rmdir命令仅能删除空内容的目录文件,如需删除非空目录时,需要使用带有-R参数的rm命令进行操作。而rmdir命令的递归删除操作(-p参数使用)并不意味着能删除目录中已有的文件,而是要求每个子目录都必须是空的。
语法格式:rmdir 参数 目录名
常用参数:
-p 递归处理所有子文件
rm命令 – 删除文件或目录
rm命令来自英文单词remove的缩写,中文译为“消除”,其功能是删除文件或目录,一次可以删除多个文件,或递归删除目录及其内的所有子文件。
rm也是一个很危险的命令,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,尤其对于新手更要格外注意。例如,执行rm -rf /*命令会清空系统中所有的文件,甚至无法恢复回来。所以我们在执行之前一定要再次确认在在哪个目录中、到底要删除什么文件,考虑好后再敲击Enter键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语法格式:rm 参数 文件名
常用参数:
-d 仅删除无子文件的空目录
-f 强制删除文件而不询问
-i 删除文件前询问用户是否确认
-r 递归删除目录及其内全部子文件
cp命令 – 复制文件或目录
cp命令来自英文单词copy的缩写,中文译为“复制”,其功能是复制文件或目录。cp命令能够将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复制到指定位置,亦常用于文件的备份工作。
-r参数用于递归操作,复制目录时若忘记添加则会直接报错;
-f参数则用于当目标文件已存在时会直接覆盖而不再询问。这两个参数尤为常用。
语法格式:cp 参数 源文件名 目标文件名
常用参数:
-a 功能等价于pdr参数组合
-l 对源文件建立硬链接,而非复制文件
-b 覆盖目标文件前先进行备份
-p 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所有属性信息
-d 复制链接文件时,将目标文件也建立为链接文件
-r 递归复制所有子文件
-f 若目标文件已存在,则会直接覆盖
-s 对源文件建立软链接,而非复制文件
-i 若目标文件已存在,则会询问是否覆盖
-v 显示执行过程详细信息
mv命令 – 移动或改名文件
mv命令来自英文单词move的缩写,中文译为“移动”,其功能与英文含义相同,能够对文件进行剪切和重命名操作。
这是一个被高频使用的文件管理命令,我们需要留意它与复制命令的区别。cp命令是用于文件的复制操作,文件个数是增加的,而mv则为剪切操作,也就是对文件进行移动(搬家)操作,文件位置发生变化,但总个数并无增加。
在同一个目录内对文件进行剪切的操作,实际上应理解成重命名操作,例如下面的第一个示例所示。
语法格式:mv 参数 源文件名 目标文件名
常用参数:
-b 覆盖前为目标文件创建备份
-v 显示执行过程详细信息
-f 强制覆盖目标文件而不询问
-Z 设置文件安全上下文
-i 覆盖目标文件前询问用户是否确认
-n 不要覆盖已有文件
-u 当源文件比目标文件更新时,才执行覆盖操作
